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方法的分析

时间:2020-07-20 21:01:16   来源:学术100
◎郭连成

  在经济局势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将是制造业企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一流的产品质量是支撑一个品牌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提升自身I向质量管理水平,实现提升产品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将是制造业企业在未来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快速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对多数企业而言,在取得现有质量体系认证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脚踏实地地做好质量工作,从实质上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进而实现降本增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l认识方面Ii勺错误。

  有些人认为质量和成本是竞争的不能融和的两个部分。谈到提高产品质量,不少人就会想到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的,而降低成本的努力往往会影响质量,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之间似乎存在着固有矛盾。实际上,这是传统管理的错误观点。认为当质量高到一定水平后,继续提高质量会导致成本上升,并且可能使得在改进质量上追加的投资超过因质量改善所获得的收益,从而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正是出于这种经济上的考虑,影响到企业去追求完美的质量,容忍某种程度的废品率、返修率、退货率和使用故障率等,并认为这是很难避免的。

  2未将质量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

  一些企业或部门受到短期利益的诱惑大于树立质量信誉带来的长期收益,致使质量管理仅仅停留在“质量第一”等喊口号的阶段,没有将其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3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虽然国内很多企业取得了IS09000.I S014000 等管理体系认证,但是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在企业内部进行很好的运作,不能完全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来实施质量管理,或者起到的实际作用不大,对其认识不够透彻。

  4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程度偏低。

  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

  l转变认识,恰当应用现代管理理念。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表明,追求更高质量的投入成本能够比由于产品和服务的内在缺陷所造成的损失要少,质量的不断改进不仅具有社会效益,而且具有经济效益,无缺陷的质量有可能使总质量成本达到最小化。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关于质量改进的不同认识,关键在于看问题的方式。传统的质量管理使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是在不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流程结构的条件下,靠加大技术革新的投入和强化检验,试图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质量,这就必然会出现前面所提到的问题,最终会限制管理者进一步改进质量的愿望。而现代管理把质量改进看作一个渐进的持续努力的过程,质量的改进是靠一点一滴、积少成多的努力不断实现的。

  2强化领导者的关键作用。

  质量管理常常面对这样一种困惑,对质量改进所做出的努力,甚至因此而增加的质量成本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理解。强化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在2 0 0 0版IS09000族标准强调的质量管理8项原则中,第2项就是:“领导作用”,领导者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1]。企业(或部门)领导者应该把质量工作当作企业的重点工程,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出发来认证,建立健全各级质量责任制。

  3找出问题、持续改进、降本增效。

  二战以后,日本工业基本上处于一种“一无所有”的状况。由于起点水平很低,所以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差,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但是到了8 0年代,日本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已经全面超越美国,成为了优质产品的象征,被全球的消费者所认可。归根到底,是因为管理理念的转变。它让企业认识到高质量并不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相反,高品质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持续内部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的核心即为:PDCA循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 f,处理)。P、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D、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C、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A、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4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从设计、工艺人员直至基层操作工人,员工的技台B必须随技术进步不断更新和提高。要使提高质量成为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任务,就必须加大培训的力度。通过质量管理理念的培训,使企业从上到下革除马虎和浪费的心态,从影响质量的基础环节抓起,抓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让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持有质量控制本身是终点的观点,即错误或缺陷应该在源头发现并得到纠正,而不应该传递给下一道工序。

  5重视质量隐患造成的成本。

  例如,在锻件的生产过程中,从配料到冶炼,从铸锭到锻造与热处理,再从机加工到无损探伤,其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出现了质量的隐患,那么它影响的将是整个制造过程。无论是已被用于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原材料,还是这一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时间、人力、设备折损,都是企业实际成本中的重要部分。当然,生产过程的质量隐患还不仅于此,它还将包括产品的返工、改造时间过长导致拖期交货、产品等级的下降、信誉的丧失、客户的退货和索赔等诸多问题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巨大的“隐形成本”。所以在考虑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时不能仅看到必要的成本和利润。很多组织都没有意识到“隐形成本”的“威力”,而只是考虑了必要的成本和利润。

  在生产单位(或质量管理部门)成立中间检查站,安排专人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并记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提升质量的具体做法。

  三、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是当今时企业管理模式之一,它只是为企业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基本要求。企业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只有正确地掌握标准,结合自身的情况,实施PDCA的良性循环,才能使企业不断受益,健康发展。制造业企业要真正将质量精神贯彻到实处,就要根据本行业的特点进行持续改进,只有切实考虑顾客的需要,合理调配资源,培训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自觉地置身于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才能巩固认证成果,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运行的有效性。